当前我国多个省份遭遇创纪录的高温,很多人在空调屋里躲避酷热,但很多劳动者仍在一线坚持工作。在向劳动者致敬之余,本文向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脑补一下高温症的预防和一些认知方面的误区。高温下,救命的事没有小事。高温下很多我们认为的,往往是错误的。
三伏即将过去,但高温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立秋已过,但极端炎热天气持续在全国很多城市发生:
——上海,超高40℃的天数已经打破了150年以来的纪录!
——重庆已经连续3天超过40℃,未来一周可能打破持续40℃天数的纪录;
——杭州已连续22天高温,未来7天大概率也会打破高温天数的纪录;
——合肥、武汉、南京等城市将会出现首个40℃天气;
——长沙、南昌、成都、福州未来一周会继续承受高温的纠缠,湖北竹山44.3℃刷新了湖北最高气温纪录。
在炎热的天气里,很多人没法像我们躲进空调屋里,他们是那些在极端炎热天气下坚守一线的劳动者,包括快递小哥、送餐小哥、消防队员、餐饮业厨师、地面作业的厂矿工人、建筑工人、筑路工人、铁路巡路工、高温车间工人等。他们始终坚持一线,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心疼!
以前新闻里听说热浪袭击美丽国或者阿三国,多少人因高温死亡,我们会觉得不可思议,有那么严重吗?如今高温来袭我国多个城市,国内有同胞真的热倒了,所以今天必须得郑重的说说这些事。
这篇文章,希望纠正一下广大劳动者可能存在的认知误区。但更主要的,特别希望提醒用工单位,高温工作环境下,无知等于玩忽职守,无知会加剧天灾背后的人祸。尽管多位工人已经热倒在工作岗位上了,但至今从没听说哪个用工单位的管理者大热天躲屋里吹着空调结果热死了。用工单位的决策可能会直接影响工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在高温来袭时格外负起责任。
记得几年前,在西安做测量时,测量场地是一个废弃的铁皮篮球馆,户外温度40℃时,馆内温度达到43℃,我听说后非常揪心。记得那时一到周末就飞到西安,直接打车到铁皮房子里。大家看到我来了都很开心,让我去空调屋里凉快会儿。我说,我过来虽然帮不上多大的忙,但是至少和大家同甘共苦,至少可以请大家吃冰棍儿。其实我还有一个意思,我需要守在一线体会高温,把自己感受到的需求转化为预防措施和行动,当我热的受不了时,干活的兄弟们其实也是一样一样的,必须及时安排轮换休息。我非常庆幸,当时在那样恶劣的高温环境下,误打误撞采取的很多措施,回想起来发现都是正确的。所以说,措施千万条,爱心第一条,用工单位的管理者们把工人当成自己的家人,跟工人们一起体验高温,就什么都懂了,文章剩下的部分也都不用看了。
这篇文章里要重点讲一下高温症预防和救命的事儿,希望能引起相关方的重视。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在冷和热面前,人的生命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就体温而言,人的核心体温上下波动3~4℃,时间稍长就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如果加上湿度,就更要命了。要知道湿球温度35℃的环境下,健康的人也只能存活几个小时:不是几天,是几个小时。
某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官网上,清晰的列举着该国农场作业工人、园丁等工人高温环境下工作导致生命意外的案例,他们会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总结公布了很多项建议。虽然笔者不喜欢此国,但他们详细专业调查后总结的血的教训,特别值得国内用工单位管理者们借鉴和思考。
怎样预防中暑那些话统统都不说,简单的讲,最重要的,有三条:
第一条,用工单位一定要提前熟悉高温导致的不同程度中暑的症状,及早发现,及早救助才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救助过程中,一定记得要安排人始终不离开。
这就纠正大家一个误区,是否中暑和是否出汗没有关系,大汗淋淋一样能中暑。
知道大家没兴趣读文字,还是看图吧。高温导致的高温症状,分很多层级和程度,在英文里,程度最低的叫Heat Rash/Prickly Heat(热疹),中等程度叫Heat Cramps(热痉挛),再严些了叫Heat Syncope(热眩晕),更严重些了叫Heat Exhaustion(热衰竭),最严重的叫Heat Stroke(热射病,重度中暑)。分很多类型,应对措施也不一样。热眩晕和热衰竭的症状都有眩晕类的症状,简化起见归为一类。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图中的高温症是依次加深的,换句话说,热痉挛症状出现后,不重视或处理不及时就会出现热眩晕;后者处理不及时会出现热衰竭;热衰竭症状处理不及时就会出现热射病症状。到热射病症状时就已经非常非常危险了,核心体温升高,体内脏器衰竭,致死率高达50%以上。因此,用工单位的管理者们,请仔细阅读下图的高温症状和应对措施表,一旦作业人员出现任何不适一定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
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因为炎热起痱子或起水泡了,记着啊,千万别用软膏,那样会阻碍体内热量散发,会导致症状加剧。
第二条,热适应,很重要。人体热适应能力,真是大自然馈赠给广大劳动者的一个“护体神功”。
当工作场所没空调,快递小哥不得不在酷热中工作时,可以通过训练,来应对高温来袭的不利影响。这里想对酷暑里工作的兄弟姐妹和用工单位的管理者们重点讲讲这一条。用工单位必须明白,如果派一个新手直接去高温环境长时间工作,这种无知就等于谋杀。现在,很多工地上打工者都是一些中老年人,用工单位必须明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会变差,会更加容易中暑和发生危险。
人体在获得热适应能力后,即使到空调屋里吹空调,获得的热适应能力依然不会消失,而且能维持好几天。经过热适应训练的劳动者,即使长时间离开高温环境了,热适应能力可以在2-3天的炎热环境工作后重新恢复。人体的热适应能力对干热环境和湿热环境都有效。
第三条,炎炎夏日里要学会正确喝水。喝水还有什么好说的?一定要说!用工单位安排炎热环境下的工作时,必须提前安排开始工作前多喝水,劳动者工作后大量喝水容易出现危险。
暑天大量出汗和干渴时,禁止大量喝水,否则容易出现“水中毒”(低血钠症)而导致生命危险。类似的误区还有很多,其实电视广告里播放的炎炎夏日来瓶冰镇可乐的做法,对身体是有害的!水浒传里,杨志酷热难耐买酒解暑这事,从科学的角度讲,也是错的,喝酒真的不解暑。
人体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高糖饮料、酒精饮品容易使人失去更多水分。咖啡因通常有助于刺激血管收缩或者兴奋,从而可能会出现排尿增多而加剧脱水,因此高温下工作的兄弟姐妹们忍一忍,别喝高糖、含咖啡因的饮料了。有没有发现炎热难耐时,越喝越渴?
那么应该怎样喝水呢?请看下面的图,注意频度,每15分钟喝100~150ml水。
这里特别提醒:
1)高温环境下口渴时,每小时的饮水量切勿超过1.5升!那样会导致大量水进入血液稀释钠的浓度,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出现头痛、肌肉疼痛痉挛甚至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危险。
2)不要在又热又渴时猛吹空调、猛喝冰饮,那样会刺激血管收缩痉挛,严重时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如果实在想喝冰饮料,也要稍事休息等心率平稳下来,或者待冰饮稍稍回温后再喝,而且要注意小口慢慢喝。
在应对酷暑高温方面和在对劳动者的防护上,可以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例如,我国361°公司和南通大学在合作研发具有主动降温功能的热防护服。在热防护服测试方面,北京安泰兄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我国热防护行业的学者和教授们,攻关研发出了可以在40℃以上高温环境下开展服装纺织品面料测试用的耐高温发汗暖体假人、热防护服测试用暖体发汗假人等系列产品,可以在高湿热环境下模拟人体在不同工作强度状态下的代谢产热变化,可以精确测量高温环境下人体体内的热聚集,定量测量高温环境下有多少热量传输进入了人体体内等。假人装置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设定不同的发汗速率,可自由设定运动强度、自由设定呼吸频率等生理参数,可以测量服装的热阻和湿阻,用于热防护服装和装备的专业化测评等等。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夏天高温来袭时,有更多的黑科技装备来保护高温下坚持工作的劳动者们。(文:那仁图亚 图:胡月)